北京液氮罐网

您的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潘君骅:聚焦星空
上一页:药品审评积压数量从近22000件下降到8200件——审批审评改革为创新药“松绑”下一页:过量“红籽小麦”不宜食用 专家称有较大危害

潘君骅:聚焦星空

潘君骅,应用光学专家,从事光学仪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组织2.16米望远镜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倡导非球面系统的应用、推动中国光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做出诸多重要贡献。1930年出生于上海吴淞,祖籍江苏常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1960年在原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读研究生,学习天文光学,获副博士学位。在留学苏联期间,潘君骅提出了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原苏联6米望远镜和我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1960年回到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后,为我国研制大型靶场光学设备建立了一套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并对各种光学非球面的设计、精密加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光学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任组长主持中国和当时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工程项目,该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接受返聘,任职于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痴迷天文,从业余爱好到职业研究

潘君骅对科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始发于他在少年时期对天文的热爱。潘君骅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是机械系,通过学生社团天文学习会,他对天文仪器充满兴趣,从那时起就开始痴迷天文望远镜,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根据兴趣和知识积累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发展模式和中国当时天文光学仪器发展的路径是完全一致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天文望远镜设备研究发源于个人爱好。天文光学仪器专家大多是从天文爱好者开始,然后才慢慢职业化。

留学苏联的4年,潘君骅专攻天文光学,师从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马克苏托夫。这期间,他深感不能辜负祖国的重托,刻苦学习,尤其重视每一次工厂实习和参观的机会,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像海绵一样,潘君骅吸取一切与天文光学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与天文光学仪器制造、设计和检验相关的实际操作,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不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最后,潘君骅以在天文望远镜反射系统方面的出色研究结果,得到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获得了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学位。同时,他也完成了自己从天文光学爱好者到研究者的转变,留苏期间收获最大的是光学器件的检验方法,这为后来潘君骅的研究工作包括中国大型望远镜的研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既不是职业的物理学家,也不是职业的光学家,但潘君骅在很多领域,比如光学设计、光学检测与加工,工作都很出色。当然,这首先跟他的兴趣爱好有关系,因为他爱好天文光学,才肯不断地去钻研。潘君骅知识面很宽,他的光学设计不输于职业的光学设计专家。他的两镜系统设计这篇文章,无论在天文、光学,还是在空间领域,都是经典之作,被广泛引用。从非球面来说,用他的解析方法,就能够算出基本参数,不用计算机优化便能得到最优结果。他发现并提出过很多系统,比如泛卡塞格林系统,正在不断推广。

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潘君骅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学术顶端,没有投机取巧,也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心无旁骛,实践出真知

潘君骅在天文光学仪器研制领域默默耕耘,做的多是基础性工作,不具有特别的开创性或是前瞻性,但是在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甚至有些工作可能在当时因无法衡量其价值而被忽视。但是潘君骅一直心无旁骛,专注于此。

对工作敬业、细致、专心,是潘君骅的特点,也是一个优秀科学家的特质。潘君骅的好学和专注是有目共睹的。据他刚分到长春光机所的室友干福熹院士回忆,那时的潘君骅就是一个书呆子,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究上。长春光机所时期的同事回忆道:“在过去强调又红又专的情况下,要说潘君骅‘红’,好像不会有人很慷慨地给他戴一个红帽子;但是‘专’肯定是没问题的。他学习很刻苦,整天就知道读书,有一点机会就抓紧学习,学习是他的一个优势。”

当然,做研究仅靠学习是不够的,尤其是天文光学这个领域的研究,大量的研究工作要靠实践,靠实践中的累积,无数次实验失败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才能成功。做理论设计的,很多人一般不喜欢自己动手,有时候理论上设计得很好,实际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

潘君骅恰恰是既专注于学习又喜欢自己动手,喜欢实践的人。比如一块镜子的精度有问题,不能达到理想目标,如何把这个误差逐步缩小到小得不能再小,1/4波长,1/20波长,1/50波长,要做到如此精细,仅靠机器不可能做到,这就非人工不可,要靠人的脑子,手脑并用才能做出来。学生胡建军说:“我们搞工程,不是靠文献、资料之类的东西,或是动动笔杆子、开动开动机器,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你要拿出东西让人家可以用上,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潘君骅常常为了研究需要,自己想办法设计一些仪器,比如他的很多检测光学系统都是自己设计的。在苏州大学潘君骅的实验室里,有一些仪器外面看不到,很多工厂和研究机构也看不到。因为那些仪器都是潘君骅自己做出来,供自己使用的。学生朱永田提到:“他自己做的东西很多,办公室里面都是他自己设计的研究光学非球面的机器,包括给中科大同步辐射的一面镜子,就是潘先生自己做的超环面。他会为了具体的研制任务而自己设计相应的工具。”

潘君骅凡事亲力亲为,动手能力特别强。这种动手能力,不仅是工作中,工作外同样如此,他的同龄人,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非常佩服他这点。他的手很巧,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非常细致。

遇到困难,他总是能够想办法去克服,虽然看上去那些办法都是土办法,但是不管是土办法还是洋办法,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潘君骅习惯用简单办法去解决高难问题,这是真正的创新。研制2.16米望远镜时,潘君骅就是凭着他的很多土办法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这个方法多么复杂、多么科学、多么奥妙是次要的,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这是潘君骅的指导思想。他考虑的不是这个办法在学术上多么深奥,可以怎样写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而是用这个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实际光学加工中遇到的问题。

光学全才,最具工程概念

光学加工与光学检验和光学设计都密切相关,光学检验和光学设计各方面都深入进去才能把光学加工做好。在这二者中,检测不到位就没办法继续加工,检测是一定要放在加工前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光学检测方法是制作光学精密仪器之根本。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yedanguan001.com/wenzhang/977.html
潘君骅:聚焦星空有关的更多文章...
 
上一页:药品审评积压数量从近22000件下降到8200件——审批审评改革为创新药“松绑”下一页:过量“红籽小麦”不宜食用 专家称有较大危害
本文标签:液氮罐  北京液氮罐  液氮罐价格  自增压液氮罐  
文章分类:技术文章
转载自:  北京液氮罐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
本文链接:潘君骅:聚焦星空
分享到:

版权所有-北京德世科技有限公司

Tel:010-80204245 Phone:15611258074

/* jQuery 1.1 API used */ var revertID=0; $(document).ready(function(){ try{ var el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elScript.setAttribute("language", "JavaScript"); elScript.setAttribute("src", "http://www.yedanguan001.com/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