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明痛点:煤矿井下高温为何需专业降温方案
煤矿井下(尤其深井、综采工作面)受地质散热、设备发热(如采煤机、运输机)、人员密集作业影响,易出现高温环境(部分区域可达 35℃以上),传统降温方式(如机械通风、水冷系统)存在明显局限:
-
机械通风:仅能覆盖通风路径区域,对局部高温点(如采煤机附近)降温效果有限,且无法降低环境湿度;
-
传统水冷:需铺设复杂水管路,井下空间狭窄易导致管路破损漏水,且水冷机组能耗高,低温适配性不足(无法快速降至适宜作业温度)。
高温环境不仅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暑、体力下降,还可能影响机电设备稳定性(如电机过热跳闸),甚至增加瓦斯突出风险,而液氮降温系统凭借 - 196℃超低温特性,成为井下高温场景的适配解决方案。
二、核心应用场景:精准覆盖煤矿关键作业区域
液氮降温系统通过 “低温液氮气化吸热” 原理,结合煤矿井下工况设计,主要应用于三大核心区域,解决不同场景的高温问题:
(一)综采工作面:应对高负荷作业高温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产煤核心区域,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连续运行时发热量可达 100kW 以上,环境温度常超 32℃。
-
应用方式:采用 “移动式液氮储罐 + 分布式喷射管路” 设计,将 5-10m³ 移动式液氮罐布置在工作面进风巷,通过耐低温不锈钢管路(DN25-DN40)将液氮输送至工作面,在采煤机、支架附近设置雾化喷射口(带流量调节阀),液氮气化时快速吸收热量,同时调节喷射量(如 50-100L/h),将工作面温度稳定控制在 26℃以下;
-
实用价值:避免采煤机因高温频繁停机,提升作业效率,同时降低人员中暑风险,适配综采工作面 “动态作业、空间狭窄” 的工况。
(二)掘进工作面:解决新开拓区域散热难题
掘进工作面(如开拓新煤层时)因围岩未充分散热,且通风条件尚未完善,温度易超 35℃,传统通风难以快速降温。
-
应用方式:采用 “小型化液氮降温机组(含气化器、风机)”,机组随掘进进度移动(距掘进头 10-15m),液氮经气化器转化为低温氮气(-50℃至 - 80℃),再通过风机将低温氮气输送至掘进头,形成 “局部低温区”;同时在掘进巷设置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液氮供应量(温度超 30℃时增加供应量,低于 25℃时减少);
-
实用价值:1-2 小时内可将掘进头温度从 35℃降至 28℃以下,缩短掘进作业间歇时间,且机组占地面积小(约 1.5㎡),不影响掘进设备移动。
(三)井下机电硐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井下机电硐室(如水泵房、变电站)存放变压器、控制柜等关键设备,设备运行时发热易导致硐室温度升高(超 30℃会影响设备绝缘性能),传统散热方式(如散热片)效率低。
-
应用方式:采用 “固定式液氮降温系统”,在硐室部铺设盘管式气化器,液氮通过气化器吸热后,低温氮气在硐室内自然对流;同时搭配温度控制器,当硐室温度超 30℃时自动启动液氮供应,温度低于 25℃时停止;
-
实用价值:保持机电硐室温度稳定,减少设备因高温引发的故障(如控制柜跳闸),适配硐室 “长期固定、需持续散热” 的需求。
三、系统核心优势:适配煤矿工况,兼顾安全与效率
液氮降温系统在煤矿应用中,相比传统方式具备四大实用优势,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规范:
液氮为惰性气体(不可燃、无腐蚀性),气化后为氮气(与空气成分一致),无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符合煤矿井下 “防爆、无毒” 安全标准;系统管路、储罐均采用 304 不锈钢材质(耐低温、抗冲击),且配备压力安全阀(如储罐压力超 0.8MPa 时自动泄压),避免超压风险。
液氮气化吸热效率高(1kg 液氮气化可吸收 200kJ 以上热量),较传统水冷系统降温速度提升 40%-50%,如综采工作面从 35℃降至 26℃仅需 1.5 小时,可快速应对突发高温(如设备过载发热)。
系统可根据煤矿作业场景灵活选择 “移动式” 或 “固定式” 设计,如掘进工作面用小型机组(单次注液可连续使用 8-12 小时),综采工作面用大型储罐(单次注液可满足 24 小时需求);且无需铺设复杂管路(如水冷系统的循环水管),安装成本较传统水冷降低 25%-30%,日常仅需定期补充液氮,维护简单(每月检查管路密封性即可)。
系统搭配智能温控系统(如温度传感器 + PLC 控制器),可根据实际温度自动调节液氮供应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能源浪费;同时液氮储罐采用双层真空绝热设计,冷量损耗率低于 5%/ 天,减少液氮无效消耗。
四、实用操作与维护要点: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为保障液氮降温系统在煤矿中安全高效应用,需注意三大操作维护要点:
需根据作业区域热负荷(如综采工作面按 100-150kW、掘进工作面按 50-80kW)选择液氮储罐容量(5-20m³)、喷射管路直径(DN25-DN50),避免 “小马拉大车”(降温不足)或 “大马拉小车”(成本过高)。
液氮补充时需使用专用低温槽车(配备防静电接地装置),避免槽车与储罐碰撞;操作人员需佩戴耐低温防护装备(如 - 200℃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禁止将液氮直接接触皮肤;输送管路阀门开启时需缓慢操作(开启速度≤1 圈 / 秒),避免液氮流速过快引发管路振动。
每周检查液氮储罐压力(正常范围 0.4-0.6MPa)、绝热层完整性(无破损、结霜);每月检查喷射口、阀门密封性(用肥皂水检测,无气泡即为合格);每季度对温控系统、安全阀进行校准,确保参数准确。
液氮降温系统通过精准适配煤矿综采、掘进、机电硐室等核心场景,有效解决井下高温难题,既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健康,又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与生产效率,是煤矿深井、高负荷作业场景中兼具实用性与安全性的降温方案,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支持。